由耶鲁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集团和集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西安交通大学协办的“绿色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the green museum- sustain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in conservation)”国际研修班于2016年9月25 - 27日在北京耶鲁中心举办。此次研修班特邀请中国、美国和丹麦等国内外高校和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博物馆中的一线科研人员前来参加。这是一次以理论培训和成果展示为主,兼顾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是继201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博物馆展示用光及微区褪色检测技术”国际研修班之后的又一次合作,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为推动我国绿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Stefan Simon教授和Lukasz Bratasz研究员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领域率先提出了“绿色博物馆”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博物馆应做到低能耗高效率,也就是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做到可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5万座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则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因此,绿色博物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博物馆是指其建筑、环境、设施既符合人类健康标准的需要,又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的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馆舍位置的选择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标准;二、博物馆建筑与自然文化景致协调一致;三、馆舍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办公电器设备要绿色环保等。“绿色”是一种理念和是全球化发展趋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交流和深化研究并逐步完善才能最终实现。
图4耶鲁大学 Stefan Simon教授致开幕词并介绍绿色博物馆理念
图5. 耶鲁大学Lukasz Bratasz研究员进行讲解
Stefan Simon 教授和Lukasz Bratasz研究员指出,在现代博物馆保护和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导致文物劣化的因素,其主要的十个劣化因素如下:1)物理作用(如地震、搬运磨损、震动磨损);2)火(电源、气体泄漏、易燃液体、烟、纵火);3)水(水渗漏、水管爆裂、水泄漏);4)盗窃和艺术品破坏者(非法入侵、偷盗、涂鸦);5)害虫(昆虫、啮齿类动物等);6)污染物(灰尘、泥土、空气污染物、不合理修复);7)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8)不当的温度(过高、过低、波动过大);9)不当的相对湿度(过高、过低、波动过大);10)管理者的疏忽(文物错置、馆藏目录不明确、藏品身份标签丢失)等十个方面。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是博物馆藏品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他们认为:针对这些风险博物馆相关人员必须从下面五个层面入手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达到降低危害的效果:第一,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第二,风险一旦发生阻止其影响到文物藏品本身;第三,适时监测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性应对措施;第五,一旦风险危及到藏品,启用应急预案使得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