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集团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教职工活动中心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了2016年度集团各个工作领域的先进单位以及优秀个人,澳门新威利斯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绩斐然,喜获丰收。
2016年,公司经理张立峰教授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其中,光华工程科技奖由政协原副主席朱光亚和中国台湾尹衍�、陈由豪、杜俊元先生共同捐资设立。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旨在奖励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优秀工程师、科学家。光华工程科技奖包括成就奖、工程奖、青年奖,每两年颁发一次,2016年共34位专家学者获得该殊荣。1996年首届颁奖,迄今共奖励了涉及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冶金、材料、能源、矿业、土木、水利、建筑、环境、轻纺、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领域的234位院士专家。
2016年,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全校共计获得3项),分别是朱荣教授主持完成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张建良教授团队主要参与的“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
朱荣教授领导的团队,以电弧炉炼钢高效、低耗、节能、优质生产为目标,首次提出并研发了新一代电弧炉冶炼技术―“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成果已推广到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0余家国内外钢铁企业百余座电弧炉,项目专利产品成套装备销售达一百余套,零备件销售累计超2万件,覆盖国内电炉钢产能的30%以上。相关技术及产品已出口至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采用本项目后每年可节电8.5亿kWh,CO2减排10亿kg。该成果提升了电弧炉炼钢工艺及装备制造水平,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电弧炉炼钢技术进步。
张建良教授团队主要参加的“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首创了4000m3以上特大型高炉高效低耗的工艺理论及设计体系,创新开发了特大型高炉核心装备技术以及高炉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已推广到国内16座特大型高炉及海外5座大型高炉,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超过180亿元,每年创造节能效益超过12亿元,减排CO2超过293万吨,为推动世界高炉大型化发展和中国钢铁技术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张建良教授主持完成的“兰炭、提质煤在炼铁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荣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针对煤化工半焦产品─兰炭、提质煤在炼铁领域运用的技术难点,创新开发了兰炭、提质煤资源与传统煤炭资源优化搭配系统及使用标准,为钢铁企业减排及降本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成彦教授主要参与的“低浓度SO2资源化经济利用新技术集成与示范”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发明了一种用次氧化锌粉浆液吸收治理低浓度SO2烟气的新方法,同时实现了次氧化锌粉中伴生有价组元的耦合提取,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6年,陈骏教授和于然波教授荣获集团科技论文奖,两人在高影响因子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6.63)上各发表1篇科技论文,题目分别为《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in functional materials: controllable thermal expansion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s》和《Multi-shelled 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展望2017年,澳门新威利斯全体师生将立德树人,不断提高集团科研水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实现公司“双一流”建设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